新闻网讯 12月15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央民族大学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共同举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等专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展开深入讨论。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国家民委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周晓梅,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北京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副主席梁家峰等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主任邹吉忠主持。
郭广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富有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希望大家能够在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研究阐释、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郭广生强调,面临新任务,新使命,我们要坚定学术自信,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创新要求;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教育需要;要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实践要求;要抢抓历史机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张际指出,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使命;要立足首都实际,讲好首都民族团结故事,推动首都民族工作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聚焦主题主线,高质量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原创性论断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阐释工作。下一步要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持续深化研究,持续建好用好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高端智库、市社科基金平台,加强集体攻关,联合攻关,聚大家之智,集众人之力,着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努力推出更多代表首都水准、体现首善标准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王伟光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的创新理论,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的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逻辑,总结的是世界各国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揭示的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决心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周文彰作了题为《让中华诗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主旨报告,从中华诗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华诗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根据、中华诗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计划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华诗词所内含的理想抱负、家国情怀、传统美德、自强不息、奋斗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强化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中华诗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越来越彰显出独特的作用和贡献。
李忠杰作了题为《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内容,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体性与多样化的关系,通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文化的力量。
韩庆祥作了题为《中华民族统一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旨报告,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使全国各族人民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思想理论把全国各族人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意识基础。在此基础上,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包容性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从而为其注入强大的思想意识力量。
王易作了题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旨报告,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角度出发,科学阐释了高校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奋进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邹吉忠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央民族大学近年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打造人才培养“主阵地”,聚焦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合力建设研究阐释“大平台”,聚焦融入首都发展大局努力当好服务首都事业发展“生力军”,聚焦生动实践着力打开宣传教育“大窗口”,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学校将更加坚定地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服务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出更多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民大智慧。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各研究基地专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民大研究基地研究员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单位代表参加论坛。(来源: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摄影:马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