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肩负着光荣使命的特色鲜明的高校。2009年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要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团结进步、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学校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始终突出为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整合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校友各方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国家打赢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战。
加强校地合作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战略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科技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学校围绕宁夏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把宁夏作为实践基地、创新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央民族大学始终保持着与民族地区的血脉联系。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截至目前,学校已先后与民族地区6个省区级人民政府、6个地州级人民政府及17个民族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或对口支援协议,在学术、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加强与民族地区深度合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办校宗旨,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发力学术科研
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是中央民族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为助力国家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役,努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发布系列学术成果,打出科研学术的“组合拳”。
深入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整体情况、各地区贫困的差异及原因、各地区已经开展的扶贫政策及其效果、精准扶贫策略等,2016年和2017年,学校先后主办两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国家民委、国家扶贫办领导,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家,以及民族地区党政领导济济一堂,共同交流探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之路。
西藏阿里地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全地区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严重精神障碍对当地患者本人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西藏自治区精神卫生资源不足,当地精神疾病服务一片空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推动缓慢。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转化神经科学中心覃筱燕教授和程勇教师在与阿里地区卫计委沟通后主动前往中心合作单位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商谈并获得支持,向阿里地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由程勇教授带队,胡杨老师组织一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专家工作组共赴阿里,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完成了阿里地区7县353名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诊断和危险行为评估等全部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阿里地区5年之久的精神疾病筛查工作。阿里地区向国家民委发去感谢信,高度赞扬了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团队的工作作风和敬业奉献精神,高度评价了本次筛查工作成效,并对学校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边疆发展中国论坛”聚焦边疆发展方式变革与机制创新、中国边疆民族宗教治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边疆发展前沿问题,自2010年至今,已举办4届。
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是国家民委支持设立的高端智库,研究院以问题为导向,服务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战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建设幸福美丽繁荣和谐新边疆、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贡献。由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兴边富民论坛,为聚合政府、学校、企业多方资源,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平台,为兴边富民行动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2016年以来,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结合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全面推进,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下,以经济学院贫困问题研究团队为主体,整合校内贫困研究资源,协同全国贫困领域的优势单位和优秀人才,组建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打出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的“组合拳”。2016年,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成果显著,获批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重大课题,连续发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研究成果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的批示。
派驻扶贫干部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典型“老、少、边、山、穷”地区。根据国家民委党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12年以来,学校已先后派出80多名同志作为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赴湖南省怀化市及其所辖区县开展扶贫工作,为当地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切实体现了中央民族大学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挂职干部们克服了孤独、气候和生活习惯的不适应等困难,积极融入角色,开展调研,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收获和成长,准确把握联络员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很好履行了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工作的使命。
开展扶贫支教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中央民族大学是最早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院校之一,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选派21届共233人,先后赴青海、内蒙古、云南、湖南、西藏等民族地区开展扶贫支教工作。目前,中央民族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在云南省普洱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五个县市八所小、初、高中学全面展开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心中有梦想,未来就有希望。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民大研究生支教团还在服务单位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想方设法筹募资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支教团成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支教精神,为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校友接续努力
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的摇篮,建校以来,中央民族大学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不少校友都奋战在脱贫攻坚战一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位于“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八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2017年10月25日,中央民族大学1986级校友、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兴隆乡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兼财政所所长李进祯,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倒在了西海固脱贫攻坚一线岗位上。李进祯同志长期坚守基层一线,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奔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理思路、找项目、办贷款、促增收,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白天忙于资金对接拨付,晚上加班整理账目,确保了脱贫攻坚工程对象精准、拨付精准。李进祯校友去世两年多后,2020年3月,同心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国家级贫困县之列。
除李进祯外,中央民族大学还涌现出如党的好干部牛玉儒、“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因公牺牲在岗位上的好干部覃自力等一大批奋斗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校友,他们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文化卫生事业进步、民族艺术传承默默无闻地作出贡献,为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殚精竭虑。
2020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中央民族大学肩负时代使命,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提升“输血”和“造血”能力,为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书写新时代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