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行全面部署。在12月16日举办的“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高等教育专场的圆桌论坛环节,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围绕《共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这一主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将思政课程内容融入课程?宋敏认为,“不同的学校由于自身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课程思政有各自的特色和体系。”宋敏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对课程思政进行的设计思路。她认为,课程思政如何建设,需要学校进行顶层设计。“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系统设计,打造了思政铸魂工程、文化育人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希望通过这三个工程能够使我们的思政铸魂工程有人文情怀、有生动实践。”
宋敏还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的“书香民大”系列课程和已经形成品牌的“音乐大讲堂”活动。据介绍,“书香民大”系列课程旨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能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感官阅读经典、聆听经典、触摸经典、享受经典。“音乐大讲堂”则是将思政课由老师“讲出来”,变为“唱起来”,发挥了民大长期积淀的美育教育优势和专业特色亮点,将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润物无声地融入教育之中,成为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宋敏在发言中还围绕“如何帮助专业课教师提高思政教育能力”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采取的多项举措。据介绍,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专项,通过专家“传帮带”,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学校还实现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让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专业学院结对共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教学组织协同,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参与到专业学院老师的教研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入手,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推动课程思政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最终形成内涵丰富、全过程覆盖的课程思政体系。”不只是在教学层面结对共建,学校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践中,“通过学院与民族自治州的结对共建,打造了生动的实践课堂,使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建设思政‘金课’最终目标是能够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单元,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思政‘金课’一定要打造,但如果是自发性的,完全按照老师个人的理解和想法去打造的话可能很难成为‘金课’。”宋敏认为,要建设“金课”需要学校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构建以专业为依托的特色课程思政体系,要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将相对独立体系的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建成金课的关键。 “通过不同专业老师共同参与打造,以老带新,使得教师自身得到提高,同时课程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中央民族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政课、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充分利用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优势、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优势,在“教好思政课”的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